推薦專題

推薦專題Recommended

淨零時代把握轉型契機 從製造低碳化邁向低碳製造

【撰文/陳怡如】

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(Ursula von der Leyen)曾表示:「二氧化碳的排放必須要有個價格,一個給消費者、生產者、新創者,選擇以潔淨科技,朝永續產品邁進等獎勵措施的價格。」據6家碳經濟研究中心聯合發表的報告預估,到2035年,每噸二氧化碳的交易價格將會高達140歐元,這數字對企業來說是個警訊,因為碳排多寡將嚴重影響獲利。


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胡竹生認為,企業所面臨的淨零碳排問題非常複雜,不同產業有不同需求,尤其臺灣重要的經濟主體是中小企業,如何讓資源較少的中小企業,也能跟上淨零碳排的腳步,值得各界集思廣益。


他引用全球知名的管理大師麥可波特的話,企業策略是要把企業社會責任跟獲利一致化,不該把這兩件事變成對立,如果企業只想著把獲利極大化,就不敢投資淨零碳排。「臺灣有很多產業專門做設備,以這目標來看是一致的,如果我做的設備能幫助客戶節能減碳,因而可以賣更高價值,這樣企業獲利跟社會責任就是一致的。」胡竹生認為,臺灣經濟主力製造業可朝向「低碳製造」或「低碳產品」發展,「有別於過去的產品,不只是製造方法低碳,同時也幫助客戶低碳。」


以大帶小 打造永續供應鏈


涵蓋臺灣資通訊、半導體、消費電子產品、家電、電子零組件等重要產業的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,共有3,000多家會員廠商,10幾年來占臺灣外銷總值超過一半,去年更高達60%,生產總值則占57%,堪稱是臺灣最重要的產業公會之一。


電電公會副理事長鄭富雄指出,公會裡很多企業成員,在節能減碳上已做得非常出色,像是台積電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RE100的半導體企業,承諾2050年前全球營運據點100%採用再生能源;一直是ESG模範生的台達電,則是臺灣高科技製造業中,首家承諾於2030年達到RE100目標的企業,其他諸如宏碁、英業達、華碩等大廠,也都跟國際接軌,積極投入淨零碳排。


但在公會3,000多家成員中,仍然需要輔導的中小企業占比高達7成。電電公會在去年初完成首份「永續策略藍圖白皮書」,在公會原有的3個經營理念-創新、專業、服務之外,再加入永續並列於理念首位,期望攜手會員加速進行節能減碳,致力於綠色產品、綠色製造、循環再生、投資永續/淨零商機與再生能源/儲能系統等,「未來在節能上希望大企業可以『以大帶小』。」


鄭富雄舉例,電電公會有許多會員生產變頻器、感測器、控制器等自動化關鍵零組件,不論在輸配電系統、發電廠之變壓器、配電器、電力開關設備與零件、高效電動機等,均可提供優質的產品,經營領域從傳統電力跨向再生能源,對節能減碳的效用很大,假設一個工廠裡的馬達全面採用變頻器,就能大幅省電30%;隨著科技進步,市面上也出現負碳產品或負碳設備,鄭富雄表示,公會也會向工研院取經,期望未來公會會員也能朝這個目標邁進。


不斷精進設備 減少客戶耗能


機械是工業之母,製造領域都要用到機械工具,目前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會員廠商近3,000家,包括工具機、塑橡膠機、木工機械、紡織機械、製鞋機械、化工機械等各次產業設備。去年臺灣機械業產值達到1兆3,000億,是臺灣繼半導體和面板之後,第三個破兆產業,外銷比例高達70%,替臺灣賺取相當多的外匯。


「機械業是最沒有汙染的工業!」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,若不計上游原材料與能源供應鏈,儘管單單機械業新增排碳量並不高,但這不代表機械業不需要節能減碳,機械工廠有自己的一套規則,最快速的方式,就是從生產所使用的機械設備著手。


臺灣機械設備廠商,透過數位化、智慧生產等方式,不斷精進與提升機械產品的智慧程度,魏燦文以自身經營的鳳記國際為例,早在10年前就開始研發全電式設備,捨棄傳統油壓馬達,解決了噪音、汙染問題,且所有設備全部電氣化後可節省20%至40%的電力消耗。


在客戶服務上,除新機台創造的節能效果外,也協助客戶透過修改舊機台的模式來幫助客戶達成節能的目標,比如將客戶老舊設備之油壓系統全都換成節能裝置,客戶不需要購置新機,只需一點預算,提升性能之餘也能減少耗能。


「機械製造商不斷精進,在機械設備上不斷數位化、智慧化,讓所有生產製具,讓所有生產製程,設備健康診斷、故障排除等,都能達成節能減碳,這是我們機械業很光榮的地方!」魏燦文說。


2年前機械公會與電電公會、軟體協會、國內各大研發法人等單位共同合作成立「智慧製造大聯盟」,「智慧製造是節能減碳裡很重要的一環,大聯盟就是服務兩大公會共6,000個廠商及更多製造業,藉由連接設備製造商與使用者,形成完整的智慧製造生態系,估計涵蓋臺灣7成製造業,都將陸續加入智慧製造行列!」


以協會之力 帶領會員前行


如果說機械是工業之母,電路板就是電子業之母,所有用到電的產品,全都需要電路板串起所有零件。臺灣電路板協會的成員,包含整個電路板供應鏈,從上游原物料端、到中游代工、再到下游電測,2021年臺灣PCB產業鏈海內外總產值達12,914億新臺幣。


臺灣電路板協會環安衛召集人黃林誠表示,呼應淨零永續時代,協會從2012年就開始響應工業局推動的清潔生產專案,陸續也推動綠色工廠,制定適用於電路板行業的清潔生產認證和綠色工廠標章。


在循環經濟的議題上,協會借助工研院之力,徹底剖析電路板的生產製程,在2019年出版「臺灣電路板產業循環經濟策略發展藍圖」,說明如何將產業製程中的原物料、以及後端廢棄物做適當處理後,再回到產業中,實現內循環再應用。


協會也意識到,在電路板產業的製造過程中,能耗最多就是電,占比超過90%,因此協會近年也在不斷提升製程技術,同時與供應商研究開發更節能、更智慧化的設備。但在邁向淨零碳排的過程中,產業還是會遇到問題,「這時候就需要協會來幫會員解決。」


黃林誠舉例,以採購綠電來說,電路板產業85%都是中小規模,在現有國內的綠電機制下,幾乎無法採購綠電,因此協會必須幫他們爭取。去年協會成立離岸風電採購團,幫會員向離岸風電廠商爭取更好的採購條件,讓所有會員都能參與,共同達到國家要求的減碳目標。


掌握四大關鍵 智慧製造更節能


智慧製造與自動化是達成減碳的重要手段。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500多個會員廠商,專注在自動化設備、機器人、關鍵機電零組件等領域,「我們是幫客戶更節能減碳的生力軍!」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說。


在節能減碳上,智慧製造有以下4種常見手法

第一是製程和加工方式,如何更有效率、減少浪費,例如金屬3D列印或不用冷卻液的乾式加工方式等是有效的方法。

第二是設備功能高度複合化,例如採複合式五軸加工,並結合機器人自動化,不但占地面積小,更可有效率支援高附加價值彈性化加工市場需求。


第三是設備傳動全電化,很多傳統自動化設備仍然採用較無效率液壓控制與感應馬達,只要改採用更有效率的伺服驅動馬達,直接驅動轉矩與線性馬達,去除中間的機械傳動機構,就可大幅提高機台能源效率。


第四是智慧化運動控制,透過智慧化的運動控制,透過邊緣計算與聯網功能,讓設備自動偵錯,減少待機時間,讓機器更省電,支援及時維修保養,減少損耗浪費。


絲國一認為,在節能減碳上,不只是精進技術,人才也是重點,各行業都在競爭智慧製造、自動化和邊緣計算的人才,「協會有很強的人才培訓課程和工程師認證,透過專業人才的培養,有助於製造業減碳盡早達標。」


胡竹生表示,淨零碳排在製造業所用的手法非常多元,工研院會跟各方合作、組成聯盟,凝聚產業力量,深入各種議題,「未來的討論會更偏積極面,也就是在節能減碳的風潮下,臺灣下一波經濟的優勢在哪裡,才是重點。」面對淨零碳排的機會與挑戰,低碳製造不僅是企業轉型的契機,更將成為臺灣下個世代的競爭力所在。